秋冬常吃姜,散寒温肺还化痰!
据说每个人的微信里,都有个神奇的“组织”。每天,那里充斥着各种消息,最常见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健康传言。
相信你已经猜到了,那个“组织”就是家族群。
举个例子,就说吃个姜吧,就有一个“晚吃姜赛砒霜”的传言。可怕的是很多人还信以为真。看来他们对姜误会颇深啊!
所以,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好好科普一下姜吧!
生姜、干姜、炮姜,用法不同
姜,古代药书归“菜部”。其味辛,性温,无毒。有温中散寒,温肺化痰之功用。
而不同的姜,性味、用法亦有差异:
生姜:性散,能驱肌表之风寒,温中作用较弱;
干姜:由生姜干燥而得,性守,温脾胃中焦,能散寒湿;
炮姜:由干姜炒制而成,温里之中,又有止血作用,用于吐血下血及崩漏等。
寻常百姓,三餐不离姜
民俗常说:上床萝卜下床姜。萝卜消食,姜能开胃,所以姜宜早上吃。
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更是认为:“凡早行山行,宜含一块,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。”
不过,事实上,不论高级餐馆,还是普通家庭,三餐都无法避开姜。例如广州早餐有鱼片姜粥、姜撞奶;而晚餐亦有姜葱蒸鱼、豉油姜葱鸡等。
还有,很多女生在例假期,常常会煮红枣姜汁红糖水。一杯下肚暖暖的,整个人都舒服了。
其实姜的用途很广。正如《本草纲目》所言:“姜,辛而不荤,去邪辟恶,生啖熟食,醋、酱、糟、盐,蜜煎调和,无不宜之。可蔬可和,可果可药,其利博矣。”
中华五千年饮食文明,无一日能离开姜,当然也包括了晚餐。其实,除了寻常百姓家经常吃姜,历代医家也常用姜治病。
历代医家,用姜也不分昼夜
姜,作为一味常用中药,只要病情需要,不分早晚,随时使用。更有甚者,强调晚上服用。
例如医圣张仲景,在《金匮要略》中,以生姜半夏汤治疗寒饮在胸时,强调“分四服,日三夜一服”。
近代名医许公岩认为:“干姜,属温中散寒的特效药,治疗脾胃虚寒的唯一良药”。而许氏用干姜剂量大,用于阳虚寒湿证,服用时间也不拘早晚。
所以发现了么,无论是家里烹调用姜,还是医家治病用姜,都不拘早晚。这是狠狠地打了“晚吃姜赛砒霜”这个说法的脸啊!
虽然说“晚吃姜赛砒霜”的说法不成立,但吃姜确实有禁忌。
这3类人,千万别吃姜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食姜久,积热患目,珍屡试有准。凡病痔人多食兼酒,立发甚速。痈疮人多食,则生恶肉。此皆昔人所未言者也。”意思就是,有三类人不宜食姜:
一是:肝热目疾病者,久服姜必发;
二是:饮酒又患痔疮,服姜必立发;
三是:皮肤疮疡病者,服姜必加重。
又是发病,又是加重病情,所以这3类人还是禁禁口吧!
小知识:为啥一直有“晚吃姜赛砒霜”之说?
明代医书《丹溪心法类集》:“人云,夜间勿食生姜,食则令人闭气,何也?曰:生姜辛温主开发,夜则气本收敛,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,是以不宜,若有病则不然。”
如果表阳虚多汗证,单味生姜多吃,肯定不宜,但也不是如“砒霜”之毒。
如果是复方,则不然。如桂枝汤(桂枝、白芍、姜、枣、甘草)治疗营卫不和的自汗症,效果是明显的。
来源:网络
整理:东莞珍其道健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
以上仅供参考,一切按照实际情况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