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养生,“2茶1粥”一定要趁早喝,补气又补虚!
夏天怕热,冬天怕冷,一到春秋没精神,爱忘事,容易累,常生病……
相信不少人都纳闷:我还很年轻啊,怎么就这么“弱不禁风”像个林妹妹?
其实,这一切都是体质惹的祸——气虚体质。
怕冷怕热易疲劳,得补气
气虚质,顾名思义,是以气息低弱、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。
气虚质
形体特征:肌肉松软
心理特征:性格内向,情绪不稳定,胆小。
常见表现:气短懒言,语声低怯,精神不振,肢体容易疲乏,易出汗。面色萎黄或淡白,唇钯淡,毛发缺少光泽,头晕,健忘。
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:不而受寒、风、暑热。
发病倾向:体质虚弱,易患感冒;或病后抗病能力弱,易迁延不愈;易患内脏下垂、虚劳等病。
气虚的成因有先天的,如孕育时父母体弱、早产;也有后天的,如饮食不节,或因病后气亏、年老气弱等。
饮食要点:补气
平日调养可选用补气的食材,如太子参、西洋参、党参、黄芪、白术、黄精等。
气虚者易出虚汗,可以制粥制茶食用,以补回消耗的津液。
1. 玉屏风茶
材料:党参6克,黄芪15克,白术8克,防风6克。
做法:加水以大火加热滚沸后,续煮10分钟即可关火,趁热饮用。
2. 参麦茶
材料:太子参9克,浮小麦15克。
做法:加水煎煮30分钟,代茶饮用。
3. 黄芪山药粥
材料:黄芪、山药、麦冬、白术各20克,糖适量,粳米50克。
做法:先将山药切成小片,与黄芪、麦冬、白术一起泡透后,再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内,加水煮沸后,再用小火熬成粥。
日常生活注意
防大量出汗、选舒缓运动
天气渐凉,气虚质者易感受外邪,如果气温突降就要注意保暖。
特别要注意的是,如果天气燥热尽量避免大汗淋漓,汗多伤津耗气,会更虚。
在运动上,气虚者应选比较柔缓的,如散步、慢跑、保健操等,尤其适合太极拳、太极剑、八段锦,都是微微出汗即可。
下面,小编再给大家推荐几个补气小动作~
4个小动作,补气强身特管用
1. 抛空
端坐在椅子上,左臂自然屈肘,掌心向下放在大腿上;
右臂屈肘,掌心向上,模拟向上抛物的动作3~5次,然后换左手重复以上动作。
以上全部动作为1组,每天练习5组。
2. 摩腰
端坐在舒适的座椅上,并适度松解上衣及腰带,以不妨碍摩腰动作为度。
两手掌掌心相对,快速摩擦至略发热后,将两手掌心置于后腰,进行较快的上下摩擦。
待手掌变凉后,再次搓热掌心,继续重复上述摩腰动作,直到腰部感觉发热为度。
每天做3~5次为宜。
3. 下蹲
两脚并拢直立,两臂从体侧提起,向后与腰部摩擦3次后,缓慢、匀速转至体前,呈抱球状。
随后身体微微下蹲,两臂随之下落于膝盖上部,下蹲同时呼气。
身体下蹲至膝盖不超过足尖时,慢慢吸气,站起,同时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。
连续做6~10次为一组,每天做3组。
4. 揉足三里
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,在外膝眼下3寸。
取穴时,可以将同侧手的掌心置于膝盖处,手掌贴膝盖自然下垂,无名指指尖处约为足三里穴。
按摩时,可以拇指点按或点揉足三里,每侧30秒,左右交替重复3~5次。按摩的力度以按压后拇指指甲变白为度。
部分参考资料源于网络,侵删。
文章由东莞珍其道健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整理发布,提供的知识及观点仅供参考,一切请按照实际情况为准。